孩子如果有口吃现象,家长一定要重视。因为一旦孩子有了口吃的不良习惯,对孩子心理正常发展十分不利。口吃给孩子的人际交往带来直接的不便,容易使孩子形成孤独、退缩、羞怯和自卑的不良人格特点,而这些又往往反过来加剧孩子的口吃,形成恶性循环。
下面,我们来谈谈孩子口吃时家长正确的做法:
一、用一种和蔼温柔的表情和态度,从容不迫地说一个句子,让孩子跟着学一遍。孩子开始如果讲不好,切忌急躁,应耐心引导。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赞扬鼓励:“对,就这样说,你看,比昨天又进步了。”和孩子这样有意识地对话时,最重要的是要尽量显示对孩子的爱。
二、口吃的孩子唱歌或朗读课文时并不口吃。这是因为这种语言活动中的节奏感使然。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和孩子一同唱歌、背课文、说儿歌,使其掌握语言的节奏。再进一步引导他以读课文的节奏来说话,一点点地过渡。
三、遇到孩子说容易结巴的语句时,家长可以利用音乐节拍伴奏练习。这样的节拍训练往往会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四、口吃的孩子说话时有一种情况往往不口吃,那就是在他不大留意自己讲话的时候,或是自言自语的时候。因为这种情况下他不大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因此,家长可以让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扮演某一角色,使他感到不是自己在说话,而是“角色”在说话。经常扮演角色说话,孩子也就忘掉了自己的“口吃”,而后,再逐渐地迁移到日常用语中来,口吃也就得到了矫正。
另外,在生活中多鼓励孩子参加活动,多接触伙伴,增强自信,去掉自卑,积极进行心理引导,相信您的孩子语言会有很大的进步。
以下几个不正确的做法,家长要十分注意:
一是责备:“你怎么连话都不会说!”家长谨记不能说类似这样的话,因为它会挫伤孩子学习说话的积极性。
二是阻止:“别说了!”这种话将使孩子不愿意或不敢多讲话,对孩子语言的发展是一种很大的打击。
三是不要提醒孩子他有口吃现象:孩子说话无意识的口吃,我们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这时孩子心里没有思想负担,语言习惯相对容易矫正,如果口吃一旦从语言渗入到心理,孩子对口吃有心理暗示时,就会进入越注意越口吃,越暗示越口吃的恶性循环了。
总之,家长对孩子的口吃要有耐心,爱心,包容心,这样对孩子降低口吃的频率有很大的帮助。如果孩子口吃相对严重或者口吃已经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了,建议家长及时对孩子的语言进行干预,由专业的矫正老师进行辅导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