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名人轶事之——冯友兰
日期:2016-08-24 来源: 浏览:

哲学,一个遥远而又熟悉的字眼。

《中国哲学史》,一部享誉世界的哲学巨作。

冯友兰,一代中国哲学大师。

0032jsYvzy6Ib7WcDmM40&690.jpg

这个乱世的奇才,犹如一颗璀璨明星,照亮了中国哲学的前路。而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这个出生于1895年的才子,23岁时就从北京大学的哲学系毕业,1924年,便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学位。他的一生创作了多部学术经典,对中国现当代学术界乃至于国外学术界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新儒家”。

卓越的学术成就使得冯友兰在哲学界令人望尘莫及,但是这个哲学大家在讲话时,却不是很流畅。据蒋寅《金陵生小言》卷一《儒林外传》云:“哲学家冯友兰亦口吃,1948年自美国归,于清华开‘古代哲人的人生修养方法’讲演,首次听者达四五百人,第二周减至百余人,第三周只余二三十人,四五周后竟只剩四五人听讲,以其口才不堪卒听也。叶公超每遇冯,喜诳称遗忘,郑重问冯家门牌,冯必‘二二二二......二号’,七八个二乃止。其讲课念顾颉刚名,或‘咕唧咕唧’之久而不出刚字,念墨索里尼,亦必‘摸索摸索摸索’许久。”

而有时,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完美的。冯老的一生,就是在哲学之路探索的一生。李慎之曾说:“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如果中国人因为有严复,而知有西方学术;外国人因为有冯友兰,而知有中国哲学”。

而他的《中国哲学史》,是继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之后的又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代表着30年代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它奠定了中国哲学史的学科基础,在中国哲学由近代走向现代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现任韩国总统朴槿惠赞叹道:“在我最困难的时期,使我重新找回内心平静的生命之塔,是中国著名学者冯友兰的著作《中国哲学史》”。

不仅如此,冯老与妻子任载坤的婚姻生活也为人所称赞。任载坤与冯友兰一样,都为知识分子,受过高等教育,她毕业于当时女子的最高学府——北京女子师范学校。从1918年夏至1977年秋,冯氏夫妇同甘共苦,在艰难的岁月里,相互扶持,历经风风雨雨,走过了人生当中五十九年漫长的道路。如此笃厚深情,怎能叫人不羡慕?

冯友兰即为哲学大家,为人处世的智慧体现在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与梁漱溟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在梁漱溟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身处美国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是感动,将此信收藏了60年,足见他们的诤友情深。不过,两人的友谊也有出现裂痕的时候。1973年,冯友兰发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后很生气,认为冯友兰违背了原则。1985年,冯友兰九十大寿,打电话请梁漱溟光临,梁回信批评了冯友兰当年“批孔”一事,果断拒绝了。对此,冯友兰不仅没有生气,反倒觉得梁漱溟很直率,随后给他寄去了《三公堂自序》一书,并附信道歉。后来,梁漱溟主动要求见面,1985年12月24日,冯友兰与梁漱溟终得团聚。正是因为冯友兰的这种精妙处世态度,才使得这段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



电话:010-56035800 18600842428  |  微信号:chaoliuli7  | QQ:3121759479

北京超流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CTV发现之旅《华商论见》栏目合作伙伴
告别口吃困扰,重塑精彩人生  ;  让每一位口吃朋友都超流利的说起来!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18号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955室 

ico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