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口吃者发生口吃时候的呼吸方式与科学正确的呼吸方式恰恰是相反,呼吸时,喉部、口部肌肉群紧张、压力增加。在讲话的过程当中,气息短促,胸口憋闷,在受到某种心理刺激以及负面引导的时候,很容易形成声带的瞬间闭锁,产生口吃现象。因此,要想摆脱口吃的困扰,必须从改变错误的呼吸方式入手。
口吃的生理原因在于声带,发生口吃现象源头在于声带的闭锁,口吃者在发声活动的时候,强烈地绷紧他们的声带,导致声带的锁定使发声所需的气流无法通过,从而导致口吃的现象。
发声器官图:
声带是两块小的水平折叠组织,喉的两侧各有一块。在说话时,声带被数对肌肉带动,使他们轻轻接触。说话者通过从肺中呼出气流产生一定的气压。当气压足够大的时候,气流将声带吹开,使声带震动发声。这种声音是语言的原材料,然后再通过嘴唇、舌头、牙齿、上颚和其他发音器官的协调运动,被转变成有声语言。
Martin F·Schwartz博士从对发音器官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看来,认为在声带内存在微小的神经末梢,这些神经末梢能够监测声带的紧张度并且将这一信息发送到大脑。当声带的紧张度达到一个临界的门限值,这些神经末梢就发出一种特定模式的刺激。当这一特殊模式的刺激达到大脑时,大脑触发口吃反射。
因此,要想摆脱口吃的困扰,必须从改变错误的呼吸方式和解放喉咙声带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