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口吃朋友对自己的性格弱点感到极为不满而又束手无策。对自己的自卑感到无奈,为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怯弱感到沮丧。有些会认为,自己的性格已经固定了,自己的口吃也不容易根除了。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性格与先天遗传固然有着很大的关系,但绝不是由先天生成的,更不是不可以改善的。性格是人们习惯这么想、这么做的结果。心理学称之为“意识倾向性”或“心理定势”。这可以通过新的、自觉的自我教育以及新的实践来加以改善。在这里我来向大家介绍几种方法。
1、 轻松的看待自己的缺陷
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往往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每个人只有轻松的看待自己的缺陷才能保持平和的心境。 对自己的缺陷要轻松、满不在乎,并能利用自己的缺陷去缩短与交际对象的距离,去缓和交际环境的气氛,比如适当的可以自嘲。这样一来,你便增加了幽默感,也打消了自卑感。
2、 从感觉上和行动上表现出自信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行动似乎紧随于感觉之后,但事实上却是行动与感觉并行;”生活中有很多实例可以证明这一点。例如,在剧场的舞台上,演员开演前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的,他们不断地活动着自己的身体,以缓解恐惧情绪所带来的紧张感,可一旦幕布拉起,他们就立即以充满自信的姿态出现在观众面前,根本没有被恐惧带来的紧张所束缚。这种现象说明,人完全可以空感觉上、行为上的自信驱使心理的怯懦和恐惧。也正是威廉.詹姆斯所说:“所以,感觉勇敢起来,表现得好像真的很勇敢,运用一切意志来达成那个目标,勇气就很可能会取代恐惧感。”不少人运用了生理学上这一原理,在社交时首先自己感到很有勇气,很有信心,然后表现出很有勇气、很有信心的样子去与他人交谈,或者在众人面前讲话,这样一来,紧张感和退缩感真的退缩了。
3、 正确对待自己的言语失误
口吃,是一种正常的言语失误现象。生活中,人们不仅仅只有“口吃”这种言语失误现象,而且还有“重复”“改正”“填加”“失言”“别嘴”等多种言语失误现象出现。我们不对口吃进行强化,大脑皮层就不留痕迹。口头语言的特点就是具有随意性,不可能没有失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