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些年的言语矫正情况来看,中年人的矫正显效会比较慢。大体原因有三点:
1、人进入中年阶段,心理方面逐渐趋于稳定,性格成熟、情感理性化,个性基本定型,形成了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性格,很难再进一步塑造和改变;
2、心理防御比较明显。中年口吃朋友曾在很长久的时间里因为口吃的情况,被人以各种表情、眼神衡量过。自身也会出现一些退缩,尤其是心理防御方面。例如合理化,转移,代际行为等;
3、由于悲观心理的影响,中年口吃朋友深信口吃是自己生理问题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即便自己带有期望的去做矫正,依旧相信口吃的问题无法解决。
正因为这种理性态度,在言语矫正这件事情上。更多的抱有“口吃几十年的问题,哪能改的了!”、“能不能好我不知道,可以试试”类似的态度。由此可以觉察他们的归因:言语矫正不是自己真实需要,而是一种外部原因影响。
中年人的矫正动机和自己的职业、社会关系有关联。按照发展心理学的观点,人到中年成就感达到顶峰,对生活感到满意。那么,是什么让一个有了成就、对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想要解决几十年形成的言语问题呢?
从50例中年言语矫正朋友的咨询中注意到了这样一个情况:
1、大都居于企业或机构的中层(只有个别居于基层);企业中人才更替比较快,言语对他来说变成了一种危机;
2、出于完美个人形象的考虑;也就是说是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迫使自己重新审视、调整、改变自己状况。以达到与现有社会地位相匹配的状态。
如果口吃改变不是发自内心,自然也就缺少动力,显效慢这就变成了一种必然情况。
从心理防御上看,中年口吃朋友在咨询中还会带有一种叫做“合理化”的防御机制。他们相信言语问题不能被有效的解决,于是把注意力从“配合”转到“审视”,更多的站在第三者立场去观望,当问题没有被解决的时候。便有理由给自己和他人一个结论:看,我的言语问题根本治不好,也别再让我去矫正了!
所以,中年人处于这些心理结构下,言语改变会有些悲观和缺少动机。无论是口吃朋友还是矫正师、咨询师。都需要正确的看待显效慢的问题,增加对其关注和理解。